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拓梓熱門文章
運動休閒
李拓梓
12 月 14,2012
【週日想想】什麼?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一位中國記者來台灣,為雜誌下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個標;不久之後中國作家韓韓也跟進,寫下了「太平洋的風」,稱讚台灣人真好。有些人聽聞很驕傲,也有些人覺得很尷尬,又說不出到底哪裡尷尬。這些觀光客繞台灣一圈之後談台灣,談的都是人,而不是自然或人文風景,到底台灣的風景出了什麼問題?讓他們環台一周之後還是只稱讚台灣「人真好」? 台灣自然風景固然不俗,但開發過度總成為自然的大敵;...
李拓梓
4 月 07,2013
【週日想想】鄭南榕問題:有百分百的言論自由嗎?
老實講,我對鄭南榕的回憶是淡薄的。我所知道有關他的一切,都是青春期之後從當時百花齊放般的自由言論中閱讀到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胡慧玲編寫的《我喜歡這樣想你》。 那本書中充滿對鄭南榕的各種回憶,讀起來總讓人想掉眼淚。在那之前,我只記得那本有很多圖片的「自由時代」雜誌,和他那焦黑乾枯的遺體,還有,他的憑弔隊伍在總統府前突發的自焚事件。 那是1989年,世界的風起雲湧正是進行式,...
李拓梓
3 月 02,2013
【週日想想】下關:歷史決定的瞬間
歷史社會學中有個理論叫做「路徑依賴」,談歷史上的每一個轉折的節點,都會造成不可逆的結果,而每一個轉折,都因為上一個轉折而來。大學的時候很喜歡電影「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片中一早進公司發現被炒魷魚的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Kate Platrow)的人生,因為一扇旋轉門而趕上,或者沒趕上一班電車,而有了巨大的不同,那扇旋轉門成為她人生的分界點,...
李拓梓
8 月 11,2013
【週日想想】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
蔣經國一生講過有道理的話不多,但面臨解嚴的關鍵時刻,這句「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確實影響了後來台灣的方向。很多「唯蔣是從」的人都很愛引用這句話來突顯蔣經國對台灣民主化的重要性,但這些引用的人,卻總是最無法參悟這句話的人。只要有改革的機會,他們一定要站在時代、環境與潮流的對立面。國會改選,不行。總統直選,不行。廢除監院,不行。精簡台灣省,不行。公民投票,不行。軍務改革,國軍士氣會受影響...
文化研究
,
政黨政治
李拓梓
2 月 09,2014
【週日想想】與Robert Dahl相關的幾則回憶
一早起床就看到政治學大師Robert Dahl過世的訃音,隨即回到書架翻找出幾本他的著作,並陷入回憶的餘燼。他與Arend Lijphart,應該是大學時代我與政治學理論最初的相遇,不過當時所燃起的熱情,其實也是一段穩定感情的起點。 那一年,我助教班用的書就是Robert Dahl的《論民主》,那是一本簡單的小書,談民主的基本定義。當時教室的最後一排坐了一個女生,漂亮但素樸的臉,...
運動休閒
李拓梓
12 月 09,2012
【週日想想】小巨蛋與逝去的棒球場
今年冬天的棒球圈很熱鬧,各國的季後賽剛剛結束,各種錦標賽又跟著開打,首度在台灣舉辦的「冬季聯盟」也如期舉行。只是場內熱鬧,場外卻冷冷清清,看轉播就發現球迷門可羅雀,也難怪有錢大亨搶著要買媒體,積極求售的職棒隊卻乏人問津。 台灣人喜歡說棒球是「國球」,官員也喜歡沾光辦理各種轉播。但走闖各大公園校園,就會發現打棒球的小朋友越來越少,民眾對棒球的喜愛似乎僅限於打開電視,連到球場看球都顯得懶。...
李拓梓
2 月 24,2013
【週日想想】長崎,以前ながさき繁華的都市
哼唱著熟悉的台語翻唱歌曲「長崎的蝴蝶姑娘」,JR特急「海鷗號」緩緩進站,我終於來到長崎,這裡是普契尼「蝴蝶夫人」故事的發生地,也是坂本龍馬二次脫藩無家可歸的暫留地。這個在歌詞被描述成「初戀的紙花傘,搖來又搖去」、「南風吹來帶著快樂的,今日天清無雲,孤單在山頂,看著大海洋,清清無船影」的「美麗的都市」。 海港長崎是一個能夠輕易融合傳統與現在的城市,電車路上習以為常的古董電車之外,...
李拓梓
4 月 28,2013
【週日想想】政治圈和黑社會哪裡不一樣?
「爭取權力、搶地盤,黑道的邏輯和你們政治圈也蠻像的。」採訪完一位具有黑社會背景的政治人物後的空檔,記者友人到我這喝茶,竟這樣消遣我,讓我語拙。 不過仔細想想,這種爭權力、搶地盤的邏輯,商業圈不也是這樣子?前陣子熱鬧一時的「米果吃蘋果」,不就是兩位商場梟雄的戰爭?甚且,戰爭通常很荒謬,該案的結果顯然符合這個假設。既然如此,各行各業都符合這個邏輯,何以政治特別和黑道牽扯不清...
電影戲劇
李拓梓
6 月 16,2013
【週日想想】法海你不懂愛
轉個眼,一年即將逼近一半,年初時老把年度寫錯的習慣,當下也該調整妥當了,而後,端午就來了。傳統都說端午左右是換季時節,冬衣冬被都當拿來烈日下曝曬,換上短衣短褲。蟬開始鳴了、蚊子多了起來,爬山也偶見蟲魍。 端午是台灣人的傳統大節,從臉友們的活動便可探知一二,除了必然有幾位特別樂於戶外活動者會參加龍舟大賽外,中午左右臉書都會被「立蛋」照片洗版,當然前後幾日南北肉粽對決的「戰南北」...
李拓梓
1 月 13,2013
【週日想想】思前想後的「威爾第之夜」
新年假期因為聽了呂紹嘉指揮國家交響樂團的「威爾第之夜」音樂會,遂有機會對自己的生活與歷史作一番反省。很多人喜歡講「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在我看來是一種逃避的想法。對美的審視標準必有其時代背景,若音樂僅就樂理結構去討論,而忽略其時代意義,那就會如同太空漫步般無處施力。所以當年讀到金耀基在《海德堡語絲》的序言時深有所感。他說:「有歷史的通道,就不會飄浮;有時代的氣息,則知道你站在哪裡了...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