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游冠軍
7 月 15,2018
【春風化雨】教育是為了引燃孩童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
投身國小教職二十多年期間,只要一有機會,依然不厭其煩地鼓吹「主題式」課程的重要。台灣教育在外觀形式上推行「主題式」課程至少有二十年了,然而就我看來,「主題式」課程還沒有被台灣教育真實地運轉起來。各位是否深信:每位孩童與生俱來就有不可測度的學習與創造的熱情?如果我們深信,接下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並運轉主題式課程。因為孩童的學習與創造的熱情是與生俱來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去細查,...
教育文化
張訓譯
7 月 15,2018
108課綱「科技領域」:師資、教材、設備問題如何解決?
明年108課綱就要開始實施,除了教育部的審查進度落後以及教科書來不及編審之外,新課綱將原本的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合併成「科技領域」,目的是為了要跟上世界潮流,也就是目前教育界最流行的STEA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與藝術)跨領域學習能力以及工業4.0所帶來的網路應用。 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帶動教育現場的改革,AI人工智慧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歐美等先進國家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快速,...
教育文化
陳瑞麟
7 月 08,2018
【科哲絮語】科學哲學有什麼用?
開場白:人和哲學的功用? 這個世界有兩種東西會不斷地被追問它自己存在的功用、目的、價值和意義。一個是人,另一個是哲學。 也只有這兩種東西會不斷地自問自己存在的功用、目的、價值和意義。 任何一個人,不管多麼地位高權重或微不足道,從現任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到街上的路人甲,在某時某刻、某種心理或社會狀態下,就有可能被問或自問:此時此刻,我有什麼用(我能做什麼)?...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陳怡秀
7 月 04,2018
【日本想想】當「嵐」變成老師?以巨蛋為校舍的「WAKUWAKU」偶像特別授課
如果能有見到傑尼斯偶像團體「嵐」的機會,參加一場充滿聲光效果與精湛歌舞的演唱會當然很棒,但當五位成員變身成「老師」為你「上課」,又是如何特別又新奇的體驗呢?名為「嵐的WAKUWAKU學校」(嵐のワクワク学校)的活動,便以東京巨蛋與大阪京瓷巨蛋為「校舍」,邀粉絲們「入學」,提供五種觀察四周、享受日常的生活新提案。2018年的初夏之際,這項活動也邁入第8屆。 要說現在誰能稱為「...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林乃絹 Jane Lin
7 月 01,2018
【荷事生非】荷蘭教育哪裡不一樣?從高教改革裡看門道
編註:本文由作者林乃絹於教育部「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報導撰成,原文在荷事生非出版,經作者同意由荷事生非重新編修。 鬱金香、運河和梵谷,在這些對荷蘭的典型想像外,你知道荷蘭還有歷經五百年大學教育改革的歷史嗎?本文將以荷蘭高教體系的分軌,帶你進一步了解荷蘭高教系統背後的思維,與其培養出來社會人士的世界觀。 兩大支柱:研究技職雙軌系統,加上跨領域學習...
教育文化
邱曉英
6 月 28,2018
【男人想想】男孩情感二三事(一):愛情與性
勵馨近年持續舉辦男大生焦點團體,這十年來,我們聽到許多故事。在成長過程中,男性集體面臨了情緒失落的困境。他們和女性一樣,也會經歷各種喜怒哀樂,但在「像個男人」的社會期待下,一路學會了不能說、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 接下來的幾篇男人想想,將從不同主題切入,分享這些故事。 首先,是男孩的愛情與性: 約會不成功便成仁 「她是我心儀已久的女孩,因為朋友們的故意湊對,...
教育文化
陳怡秀
6 月 21,2018
【日本想想】618大阪地震之觀察筆記
地震發生的瞬間,像是被誰狠狠推了一把一樣,得要死命緊抓住手邊的握把才不至於跌倒,周遭響起不協調的警報聲,令人一聽就起雞皮疙瘩,加上周遭人的驚恐驚呼,被所有的恐懼所包裹住,車門旁的司機趕緊護住第一位要下車的女孩,一邊大喊著:「請抓緊!」直到搖晃漸歇,回歸平靜,和不認識的陌生人們面面相覷,用眼神交換著緊張情緒,求取著對方眼中「應該沒事了吧?」的無聲安撫,才繼續走下車,司機則一一向每位離開的乘客說:「...
教育文化
張訓譯
6 月 11,2018
《學做工》的啟示:學校教育為何讓勞工階級子弟難以流動?
書名:《學做工:勞工子弟何以接繼父業?》 作者:Paul Willis 譯者:秘舒、凌旻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8年4月12日 六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代表將有一批畢業生即將從學校教育中畢業,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筆者長期關心教育流動的問題,從學校、家長與學生間的三角關係來探討一個人的教育成就,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就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非只有個體的問題。...
教育文化
張肇烜
6 月 05,2018
【人心人術】不要再叫我外籍新娘!要讓他鄉變故鄉!
「不要再叫我外籍新娘!」是好多新住民的心聲,儘管他們來到台灣這塊土地好多年了,大家還是不認為他們是台灣人;在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持續有人努力透過教育、透過文化交流,要讓他鄉變故鄉⋯⋯ 暑假馬上就要到來,形形色色的「夏令營」、「小小醫師營」、「體驗營」,動輒萬元以上的報名費,是幾乎秒殺的熱門營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從小接觸,...
教育文化
盧俊良
6 月 04,2018
【春風化雨】自然課原來可以這樣上!
想起小時候上自然課的情景,莫過於一群小朋友圍著實驗桌,看著其中一位又帥又聰明的小男生操作著實驗器材,一位又可愛又聰明的小女生忙著畫表格紀錄實驗數據,順便大聲管教不聽話搗蛋及放空的組員,而我通常就是那位放空的組員,偶而還會搗蛋。三十多年前的回憶彷彿昨日重現,記憶中的自然小老師們各行各業打拼去了,只剩當年在自然課裡放空的小男孩成了自然老師,守著自然教室,希望眼前的這群小朋友喜歡科學,...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